近日,运河煤矿对放煤工艺进行“提炼回炉”,出台了《有关9301工作面放煤措施改进实施细则》。该措施重点强调了放煤后的关键步骤是在割煤移架前缩短拉后溜的距离,以不放出矸石为准,且不能超前拉后溜。此措施高效地“拦截”了煤炭自然流失“三角带”现象的发生。
近期,运河煤矿9301工作面已进入全面仰采阶段,特别是机尾正面临着大倾角开采,顶板条件复杂多变,给现场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外,由于工作面液压支架受倾斜开采的影响,其尾梁上方滑落的煤极易在重力作用下,流落到后部运输机后方,自机尾延伸至机头方向自然形成的一斜向三角体空间内。该三角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180×0.5×0.6×0.3=
运河煤矿高立群矿长在听取了现场管理人员的工作汇报,对“回收难题”格外关注,并表示出“迎战”决心,责令职能科室和施工单位深入现场,考察测算,最短时间内拿出可行方案,最大限度治理煤炭自然流失“三角带”的现象。
随即,该矿综机科、生产科牵头组织,连同施工单位协同配合,成立了调研督查小组深入到工作面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测算,并提出合理化改进意见,很快拿出了《有关9301工作面放煤措施改进实施细则》。
经过实地执行应用,此放煤工艺的“提炼回炉”既大量减少了输送机后方煤炭自然流失“三角区”的形成面积,直接改善了资源丢失的现象,成功破解了当前形势下资源回收难题。在实现了生产现场挖潜增效的同时,也助推运河煤矿精细化管理战略的一步步有利实施。
(徐秀娇 满峰)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