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5时26分,一列满载煤炭的万吨大列缓缓驶入瓦日铁路与京杭运河联通的咽喉要地——梁山港。至此,梁山港2025年度集疏港量已经成功突破2000万吨大关,较2024年提前两个月完成,同比增长35%以上,让这一“黄金坐标”价值再度彰显。
2000万吨的背后
是助力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的生动实践
2025年,在山东省两会上,省委书记林武提出,要持续擦亮“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品牌,加快建设北方内河航运中心,为梁山港的建设发展指出了更明确的目标。通过打造“铁路+水运+集装化运输”多式联运立体运输体系,梁山港与京津冀、晋陕蒙相连接,让大运河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手牵手”,形成了“丰”字形大通道,实现“公、铁、水”的无缝衔接。
2022年3月,2000吨级满载船舶在梁山港集装箱码头顺利首航直达“长三角”,这意味着京杭运河具备2000吨级船舶满载航行条件的航道向北延长近57公里。自通航以来,梁山港从集疏港量1380万吨、营业收入58亿元,攀升到2024年的集疏港量3200万吨、营业收入91亿元,分别保持年均33%、14%的增速,已连续三年建成百亿园区,“以港育产、以产兴城、港产融合”的局面正在逐渐形成。
凭借京杭大运河的内河航运优势,梁山港的煤炭、钢材、铁矿石、粮食、木材等大宗货物,近可助推山东地方经济发展,远可通江达海对接“一带一路”,让京杭运河与瓦日铁路交叉点的“黄金坐标”释放出了“黄金效益”。
2000万吨的背后
是对资源、服务、效率的整合升级
作为国家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梁山港始终坚持以贸易引领为主线,积极拓展贸易购销网络布局,现已拥有稳定及储备客户近百家,煤炭市场贸易储备量达4000万吨。大力推动港港、港贸、港仓、港船、港金联动,实现港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形成了上下游一体化供应链模式。
推动服务模式由“装卸作业”向“全流程服务”转型,实行一企一策、量价优惠的政策,通过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服务流程、定期开展调研,客户满意率达97%,2025年成功入选“好品山东”品牌名单。
此外,梁山港通过深入推进结构性优化调整,精准制定敞车、车船直取、集装箱、散改集优化目标,推行实施预请车机制,实现在途火车运力与计划匹配性的精准分析。同时,科学调配生产资源配置,实现了“双翻卸车-智能运转-自动装船”全流程优化,建成“集疏十二条线”管理标杆运营模式。2025年6月份,梁山港单月实现集疏港量413.98万吨,创造历史最高纪录,助力攻坚现代港航再突破。
2000万吨的背后
是梁山港对现代港航的不断探索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发展模式,是梁山港智慧港口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展现。通过引入5G、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智慧设备管理平台,梁山港实现了港口作业的流程化,科技赋能“最后一公里”落地见效,装船机、斗轮堆取料机已实现远程自动化操作,火车摘挂钩机器人、清车机器人投入使用。新质生产力日益成为梁山港发展的重要内驱动力,目前,梁山港智慧铁路信息化系统、智能交互模型创建完成,为港口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自建港之初,梁山港就致力于让绿色低碳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占地203.96亩的亚洲最大跨度单体式钢结构全封闭储煤棚,可储存煤炭90万吨,相当于一座中大型煤矿一年的产量。
LNG及新能源车辆、船舶,PP模块化雨水收集系统、超容量污水处理站、5兆瓦光伏发电系统、全封闭式精品廊道、筒仓发运、皮带沿线智能喷淋、全自动龙门式洗车台投入使用,实现了煤炭绿色环保运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当地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面向未来,梁山港将按照“前港后厂”模式,充分发挥“公铁水多式联运+集装箱+钟摆式+港贸融+一单制”综合服务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加工制造、综合物流、大宗商贸、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供应链服务六大业务板块,“十五五”期间将建成年产值300亿元以上,年吞吐量达5000万吨-7000万吨的港贸融一体化,辐射晋陕蒙鲁豫、连接京津冀和长三角的现代港口物流智慧化工业园区。
文/图丨马辉 陈继德 周方文 张壮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