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桥煤矿行政楼会议室,灯一亮,书页“啪”地一声被翻开,像有人拧亮了头顶的矿灯——那一刻,《精益思维》的光柱直抵心灵,感受着那股藏在我们每一次细微改变、每一次精准决策之中的“超越对手的力量”。
过去,我把“精益”二字囫囵吞枣,只尝到“省成本、反浪费”的单一苦味;刘承元博士却把它掰开、揉碎,告诉我:精益不是账簿里的冷冰符号,是一种“持续创造价值、持续消灭浪费”的思维火种,是我们大脑的惯性思维急需修正的方向。那一刻,我像被点名的矿工,瞬间立正。原来,仓库里那多走的几步、工序间那空等的几秒、信息岔路口那错传的一句,都是暗处“滴答”的浪费沙漏,一天天把效益悄悄掩埋。
书页继续翻,标杆企业的案例鱼贯而出,像一排矿灯直射眼底。我条件反射般想起义桥自己的“亮点”——洗混煤配比被精准拿捏,湿煤泥刹住低价外流的脚步;《标准化图册》把采煤、掘进、一通三防的“行规”贴上墙,让经验秒变“一眼能懂”的视图……这些我们曾津津乐道的成绩,此刻与书里的“管理以现场为中心”“改善思维”轰然击掌——原来,我们早就在精益的跑道上,只是没来得及为自己呐喊。
更击中我的,是那句“以人为本”,人人都是“精益之树”的浇灌者。刘承元博士说,精益不是少数精英的独舞,而是整个团队追逐共同信仰的集体修炼。于是,我脑海里闪回会议室的集体学习场景:每个人手里都攥着同一本书,像共同握住一把钥匙——这把钥匙不是模板,是智慧启迪;它提醒我们,岗位再小,也能给“精益之树”浇一瓢水;改变再微,也能在“惯性岩层”上凿一道缝。
当灯熄灭、书合上,我仍听见心跳在胸腔里“咚咚”打桩——那是思维被点亮的回声:始于每一次细小的改变,成于现场每一次精准的决策。当这束光在千名职工心里同步亮起,便化作了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义桥在高质量发展的巷道,步步稳、步步远。
文/图丨赵雨婷(义桥煤矿)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