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能源发展集团阳城煤矿职工尚全厂不善言辞爱钻研
底层行走,井下设备检修“大拿”
齐鲁壹点
他常年在井下最深处检修,瘦小的身材让他在支架间灵活穿梭;他是一名爱钻研的有心人,发明的“小李飞刀”和“保鲜膜除锈法”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他更是一个好师傅,总结了一套“两心三勤”的“学徒心法”,将自己的一身本领教给更多的同事……他就是济宁能源发展集团阳城煤矿综采二区检修班班长尚全厂,作为今年的全省“富民兴鲁奖章”获得者,他名至实归。
不善言辞爱钻研
发明“保鲜膜除锈法”
记者见到尚全厂时,完全无法将看起来瘦小文弱的他,和煤矿工人联系在一起。然而,面对动辄几十上百斤的设备,尚全厂却驾轻就熟,背起一个千斤顶一点也不吃力。“现在我早习惯这个重量了。”尚全厂笑着说,露出一口大白牙。
作为“90后”,尚全厂在检修工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0年。2009年9月,19岁的尚全厂来到了阳城煤矿,成为了一名井下检修工。然而第一天工作,他被吓了一跳。阳城煤矿的老师傅,几十斤的部件扛起来健步如飞,他却连一块工作面用的金属网扛着都费劲。初来乍到又羞涩,开始的一个星期对他来说简直是噩梦,尚全厂一度也打过退堂鼓,但是倔强的他没有退缩。他每天比别人早起一小时锻炼身体,每餐都补充粗粮,增加体重。几个月下来,肌肉有了雏形,力气大涨,逐渐适应了井下的生活。
适应工作后,爱钻研的尚全厂发现了一个问题,采煤工作面的千斤顶活柱体锈蚀严重,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产生了巨大的能源损耗。仔细观察了几天,他利用检修间隙,对锈蚀相对严重的活柱体表面斑点打磨除锈,然后在活柱体表面涂一层黄油,最后用保鲜膜对柱体进行封闭包裹,隔绝空气、水与柱体的接触,降低了立柱升降过程中,锈蚀斑点对立柱密封圈的损坏程度,延长了支架和液压系统使用寿命。他将这一想法向区队领导汇报,得到了大力支持,随后付诸实施,在节支降耗方面为煤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底层行走每天20公里
设备检修的“好医生”
记者在跟随尚全厂到井下工作面,用了1小时40分钟,途中要步行很长一段路。而尚全厂在工作日每天都要下井一次,在井下来回的路上就需要至少3个半小时,每下来一次大概就要呆上至少12个小时,要是设备出现重大问题,会呆上更长时间。
井下支架林立,尚全厂的工作区间非常狭小,两个人都不能并排站立,尤其是后部的空间不足0.5米,每次他在维修设备时都需要趴着或者蹲着。然而身材瘦小的他,在狭小的空间里却优势巨大,可以灵活地穿梭在各个支架之间,来去自如。
“我们在井下就是要不停检修支架,看看有没有安全隐患,一天至少也要走20公里以上。”尚全厂说,也许当年刚进入矿井的时候只是好奇,然而随着在井下的时间一天天增加,他变得更加热爱这里,“我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液压支架是我最衷心的‘朋友’,在这工作的几年里,我和液压支架在一起的时间,比陪亲人的时间都多。”
尚全厂把液压支架当亲人照顾,而他也成了一名尽职尽责的井下“医生”。为了提高维修效率,尚全厂还发明了一种扳手,检修工人都亲切称之为“小李飞刀”。“这种扳手可以替代至少三个扳子、钳子等,我们用起来十分顺手。”尚全厂的徒弟颜东胜说,这款工具可以替代手锤、扳手、扁铲、尖锥,减轻了下井时的负重。
技能比武屡次获奖
带出一大批技术骨干
2012年,尚全厂报名参加阳城煤矿技能比武大赛,当时带他的师傅也没当回事,说如果想去就试试吧。“当时只是想试试自己,也没有想太多。”被问起他那一次的想法,尚全厂这样回答。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个入职仅三年的毛头小子,一举夺下了当年的阳城煤矿比武状元。此后在2013年、2015年、2016年、2017年,他又连续取得阳城比武状元的荣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尚全厂又先后获得了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节约增效标兵”,在济宁能源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获液压支架一等奖,第六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液压支架工竞赛第一名,被济宁市总工会等单位联合授予济宁市第一届“运河之星”技能状元等称号,更获得了今年山东省的“富民兴鲁奖章”。
业务能力提高的同时,尚全厂也没有忘记煤矿的长远发展,开始悉心带徒弟,将自己的经验教训倾囊相授。他先后带过七八个徒弟,在实践中总结了一套“两心三勤”的“学徒心法”。即对技能学习要专心、用心;实际操作要“腿勤、手勤、嘴勤”。对自己所带的徒弟他都尽职尽责、言传身教,如今有的徒弟已经走上班组长岗位,有的已成为生产骨干。
尚全厂是一名平凡的煤矿职工,却脚踏实地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我学历不高,所以不断努力提高自己,愿意为矿井做出更大贡献;作为丈夫,我想告诉妻子,我可以给她安稳的生活;作为父亲,我想告诉孩子,爸爸爱学习爱钻研,可以成为你的榜样。”尚全厂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晋森 通讯员 任立志 王育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