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媒体焦点

媒体焦点

物产天下  联通世界

经济导报·多彩济宁丨“国资国企争先锋、打突击、当主力”助力济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04-26 责任编辑:管理员


微信截图_20220426163227.png

经济导报济宁讯(记者 聂尚芬)1月19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国资国企争先锋、打突击、当主力,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有关情况。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国资系统锚定奋战十四五,跨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当鲁南经济圈排头兵奋斗目标,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中心任务,在纵深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聚焦高质量发展和争先进位中争先锋、做表率。

 

市管国资国企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营业总收入、利润指标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资产规模不断壮大。市管企业规模实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市管企业资产总额1747.39亿元,净资产544.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82%、17.12%,分别是2018年的1.95倍、1.77倍。

 

营业利润总额大幅提升。市管企业营收稳步增长,净利润增速提升。2021年,市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587.80亿元,利润总额31.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96%、44.12%,分别是2018年的2.97倍、1.69倍。

 

盈利结构持续优化。市管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提升,业务结构继续优化,资产质量进一步提升。2021年,市管企业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46.06亿元,利润总额1.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26%、175.55%,占营业总收入和利润总额比重分别是7.84%、3.72%。

 

研发经费投入再创新高。市管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高,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积蓄创新动能。2021年,研发经费投入1.91亿元,同比增长78.41%。

 

产业支撑更加坚实。一是煤炭产业优势持续保持。“走出去”战略呈现良好效果,加快推进济宁能源陕西榆林芦殿煤矿整合,鲁泰控股新疆白杨河煤矿建设。2021年,累计生产原煤995.87万吨,销售原煤988.06万吨,实现营业收入334.98亿元,利润总额24.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01%、173.79%。二是港航经济强势突起。济宁港航集团挂牌成立,梁山港公铁水多式联运项目一期工程正式通航,龙拱港港产融合示范区快速推进。三是高端制造业发展强劲有力。艾坦姆高端精密铸造一期工程、10万吨/年浓碱片碱、华科创智纳米银全产业链基地等全面投产,新能源船舶制造等项目建设加紧施工,济宁城投控股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恒润股份运营良好。四是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强力推进。济宁文化中心三期建成运营,新天地国际商务中心基本完成主体建设,华源热电2*35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顺利投产,提前完成度夏度冬战略储煤任务100万吨。济宁公交在全省率先实施早晚高峰免费乘公交,助学公交满意率达98.97%,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900个村。崇文大道跨宁安大道项目、济安桥路与车站西路路口立体化改造项目主线通车,内环高架主线后续工程实现全面完工,鲁南高铁济宁段正式通车,引黄西线项目(一期)管线工程基本完工。

 

国企贡献更加突出。市管企业勇当经济发展主力军,发挥国企功能彰显国企担当。2021年,上缴税费总额41.4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96%、18.33%,三年累计分别是116.48亿元、219.98亿元;市管企业在岗职工人数33898人,同比增长2.80%;全年支付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1.71亿元,同比增长18.47%。在援疆援渝东西协作扶贫、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能源保供、 慈心一日捐金秋助学、人口关爱基金、幸福食堂、春蕾计划等工作中,2021年市国资系统累计捐赠支出资金4283.97万元,帮扶职工群众9804人次。

 

济宁能源

 

近年来,济宁能源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双轮驱动+园区经济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狠抓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存量盘活、增量拓展,企业发展整体提速,经济效益持续攀升,出了一条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在推动五个济宁”“八个强市建设中争先进位,跨越赶超。

 

强化战略引领,经济效益大幅跃升

 

一手抓传统煤电产业产品和盈利模式提档升级,大力推进“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促进产业提质提效。一手抓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壮大,港航物流、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协同联动、编队起飞,发展动能和潜能充分释放,经济质效持续突破。2021年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营业收入289.61亿元,是2018年的3.3倍,同比提高124.9%,在市管企业占比49.27%。实现利润21.55亿元,是2018年的1.87倍,同比提高192.4%,在市管企业占比69.16%。目前,济宁能源位列中国煤炭行业50强第36位,中国能源行业500强第175位,同比分别晋升6个位次、33个位次。营收增长率跃居全国煤炭行业第4位。

 

港航物流强势突起,产业转型蓄势突破

 

济宁,因运河而生,因煤炭而兴,但资源不可再生特点,决定了煤炭资源必将有枯竭的一天,严峻的形势倒逼我们必须加快城市转型升级步伐。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首先是资源型企业的转型。作为市属国有企业的“排头兵”,济宁能源从2015年起开始超前谋划产业转型,通过稳步发展煤电主业,迅速壮大港航物流,做优做强高端制造业,培育发展服务业,初步构建了助推城市转型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批港航物流、高端制造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新动能加速释放,经济结构更加优化,非煤产业收入占比由2018年的37%提升至2021年的79%,实现了传统煤电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并重,转型升级取得历史性突破。

 

特别是港航物流产业发展,取得了4个方面的显著成效。

 

一是港航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依托内河航运,把济宁打造成全省对内陆和国际开放新的桥头堡”的要求,把港航物流作为牵引性、战略性产业来抓。以梁山港为龙头组建港航集团,整合全市优质港口3家、运输船舶1200余艘,完成港航工程处转企接收,形成港口吞吐能力3300万吨,船舶运力270万载重吨。通过资源整合,形成港、贸、船、产、建、融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实现港航产业由分散发展到集群布局、由无序竞争到有序协同、由小散乱低到集约高效的转变。2021年,港航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141.88%,拉动全市GDP增长0.91%。完成港口吞吐量2171.17万吨,同比增长22.49%;助力济宁港成功超越潍坊、威海、滨州等几个沿海城市大港,一跃成为山东吞吐量最大的内河港口。

 

二是港航重大项目形成支撑。坚持适度超前、链式发展、集群布局、迈向高端,同步推进12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2021年完成投资13.27亿元,同比增加81.62%。梁山港去年4月9日全面通航,联通瓦日铁路和京杭大运河,实现公铁水多式联运,单日吞吐量突破4.7万吨,打开了济宁通江达海、连接全国、通向世界的对外开放新通道,整体竣工后将具备5000万吨吞吐能力,成为江北最大内河港口。龙拱港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园区开工建设,码头和铁路专用线工程已经列入山东省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竣工后具备40万标箱吞吐能力,成为江北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内河集装箱示范港口、济宁市主城区第1个铁水联运港口。梁山金属材料加工制造基地、微山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等重点项目相继启动建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协同,实现港口对接产业、港口服务产业、港产融合发展。

 

三是港航产业社会贡献度提升。航运经济的发展,为城市能源安全和物流运输发挥了战略支撑作用。在去年能源供需矛盾加剧情况下,港航集团完成外煤入鲁700万吨,输送保供电煤306万吨,常态化存储政府可调度煤炭100万吨,发挥了能源保供压舱石作用,获省发改委、省能源局通报表彰。同时,我们大力发展绿色物流运输,组建了全省首个新能源车队船队,自有港口和矿区运输车辆全部升级为国六标准。为太阳纸业、东宏管业等济宁本土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物流运输方案,可降低物流运输成本1/3以上。例如,东宏管业管材运输实现了公转水,仅湖南一个项目就节约运输费用800余万元,大幅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是城市对外开放度显著提升。围绕打造商贸物流中心枢纽城市,以贸易为引领,组建物贸事业部,协同上下游,贯通产供需,将物流贸易网络覆盖全国12个省市区,开通内河航线60余条,推动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济宁港的品牌效应正在逐步形成,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得到增强。2021年,港航集团实现物贸营收181.43亿元,占比达98.53%,实现由装卸港向贸易港的迅速转型。通过大力实施陆向、进江、联海合作战略,吸引中交集团、中建集团、中船重工、中国华电、湖北省港、山东港口集团等央企省企到济宁投资兴业,与20余家战略伙伴签署合作协议,落地项目8个,引进投资4.68亿元,加速制造业、物流贸易、生态旅游等临港产业集聚。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赋能引领转型

 

坚持科技创新和资本运作双轮驱动,做新业务模式、做大市场规模、做强物流服务、做优网络布局,形成“线上+线下、实体+金融、物流+贸易融合发展新生态。2021年,累计完成研发投入1.07亿元,同比增加30.52%。建成鲁西南首家财务共享大数据中心,实现60家企业上线运行。智慧物流交易平台一期建成实现了港口、船舶在线监控。组建济宁市首个国有供应链金融平台,完成济宁市首例供应链票据3500万元,落地山东省首笔内河港口电子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完成融资租赁业务3.5亿元,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组建内河港航经济研究院、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产业研究平台,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28个。累计完成科技创新成果2470项,推广四新成果97项,获得省级科技奖项123项。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当前,济宁能源已步入转型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将以“服务全省能源安全、服务资源城市转型、服务制造业强市建设”为使命担当,把济宁港航物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商和能源物流产业服务运营商,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底色更绿的高质量发展,为推动“五个济宁”“八个强市”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艾坦姆流体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近年以来,在济宁市委、市政府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安排引领下,在做强做大做优制造业政策支持下,济宁市国资委将济宁能源盛源精密制造产业园作为重点项目培植,明确了精密制造产业园区发展的新格局。

依托济宁能源“一体两翼、双轮驱动+园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2019年,艾坦姆高端流体控制阀项目落户精密制造产业园,作为山东省动能转换重大优选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正式投产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成为带动园区内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龙头企业,并推动园区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全面起势。

多元产品线全面发力,市场品牌初显成效

投运一年多以来,艾坦姆持续深耕控制阀市场,争做控制阀“国产化”的领头羊,进一步整合上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目前从精专的控制阀产品,到融和球阀、蝶阀等工艺阀门,完成产品线全品类覆盖,工业控制阀系列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近10%,并取得多项行业进口替代突破业绩,进入2021年度中石化框架协议,入选2021年国家石油和化工行业百佳供应商,产品在中石油合格供应商评选中位列前茅。此外,全套调节阀产品也已经运用到山东大型地炼项目中,经现场运行,性能表现优于进口品牌,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目前产品已打开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电力等国内多行业市场,全力满足了国内高端流体控制阀国外产品的替代,有力解决了国内高端流体控制阀“卡脖子”问题,实现替代进口品牌业绩占比70%,其中,替代欧美品牌的业绩占比70%,替代日本品牌的业绩占比30%。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目前产品已出口欧洲、中东、亚太等地区。

以产品替代进口,以技术创新推动持续发展

公司注重以技术为先导,不断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夯实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投资建设国家级示范实验室、创新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比例达到每年销售收入的98%。结合公司整体战略,2021年围绕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升级迭代,完成产品完善22个系列,新产品设计研发200多个规格。产品已取得50多项技术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均通过了TSG,中国船级社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莱茵认证公司TUV的SIL、API6FA、China Mark等多项行业重要认证。并于2021年度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济宁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入选济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4项。

全面布局产业链协同,努力实现战略发展

为实现上市战略目标,打造自动化全产业链,公司聚焦在链条升级补短板上,注资上游配套项目,成立艾坦姆合金公司,生产特殊合金材料,形成了上下游产业协同优势,预计可实现年产铸造件300万台(套)。不仅如此,艾坦姆把握数字化趋势,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引进阀门产业链关键环节,通过施耐德专业技术团队的加入,着力在仪器仪表市场领域实现突破。通过不断吸附上下游产业聚集,以阀门产业为切入点,以铸件、锻件、电气附件、仪器仪表为主导产业,以配套服务为产业外延,构建阀门产业生态圈,形成集科技研发、制造生产、工业旅游、综合服务于一体的“阀门小镇”。

蓝图已绘就,使命在召唤,奋进正当时!在济宁市国资委、济宁能源“打造高端制造示范区”战略部署引领下,艾坦姆将以打造全国高端阀门企业聚集的“灯塔工厂”和全国行业标杆为目标,以供应链金融为抓手,通过参、投、控股等方式,引育上下游协同配套企业,将项目打造集中办公、集中研发、仓储、展示、检验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产业空间。用5-10年时间,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工业阀门生产基地,用10-20年时间,打造成国内知名的工业自动化产业基地。项目建成后,预计将吸引近50-100家企业入驻,实现年产值超100亿元,为济宁市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助力“工业大市”向“制造强市”迈进聚势赋能。(1月19日发布)

咨询留言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