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努力破除资源依赖,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环保、安全高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们紧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决策部署,确立了‘一体两翼,双轮驱动+园区经济’的战略布局,在产业生态、经营模式创新上全面发力,推动了传统产业提质提效、新兴产业强势崛起。”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广宇表示。
港航物流大发展
“济宁,因运河而生,因煤炭而兴,但煤炭资源不可再生的特点,决定了煤炭资源必将有枯竭的一天,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而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首先是资源型企业的转型。”张广宇说。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不断拉长加粗产业链条,将目光从“黑色”的煤炭资源转向了“蓝色”的水资源。2015年,该集团抢占有利区位优势,在瓦日铁路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建设了江北最大的内河港口——梁山港。2020年,以梁山港为龙头,组建了济宁港航发展集团,构建了“港贸船产建融”全产业生态链。2021年,在新兖铁路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超前谋划龙拱港港产融合示范区,打造了第二个铁水联运港口。
“通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一批港航物流、高端制造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非煤产业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实现了传统煤电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并重,提前一年实现全面转型的目标。”张广宇说。
“我驾驶的这艘LNG新能源船动力足,续航也不错。现在大家都特别重视环境保护,水环境好了,我们跑船也更舒适。”经常往返济宁周边城市跑船运煤的船主李岳根,驾驶着一艘标注“绿动”的新能源货船笑着说,“水运拉煤相对铁路、公路来说,运输费用低,而港口的建成又让运输成本大幅降低,使煤炭在价格上更加具有竞争优势。”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大力发展绿色航运,实现低碳运输,不断引领大运河港航绿色生态环保新高度。去年8月,济宁能源发展集团组建山东省首支LNG新能源动力船队,旗下港口全部启用“蓝色动力”(LNG)汽车和LNG新能源船舶,提升内河船舶智能化、标准化、绿色化水平,加快绿色航运发展步伐,改善京杭运河水质。
近年来,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实施“进江、联海、向陆”战略,沿瓦日铁路、新兖铁路、长江、京杭运河“丰”字型物流大通道,大力发展“钟摆式”运输;拓展汽车、钢材、主焦煤等高附加值货物运输业务;以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开拓上下游长协客户;开展本土制造业企业“敲门行动”,“一企一策”提供物流运输方案,加快区域物流“公转水”“散改集”;整合船舶270万载重吨,开通省内外船舶航线60余条,拥有2000余艘船,为上下游客户提供经济绿色的运输服务。
衰老矿井发“新芽”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聚焦济宁制造强市建设,以招商引资盘活闲置资产,以新项目赋能老旧矿(园)区,利用关井后的落陵煤矿闲置土地厂房,建成规划面积2000亩的山东盛源精密制造产业园,把资源衰竭的工业老区打造成新旧动能转换的富矿。目前,该园区已经成为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园区和“510”工程企业,年产值近6亿元,预计5年内可达到25亿元。
“10年前,这里还是仅有62人值守、一片荒凉的关闭煤矿企业。而今,这片土地成为百亿元产值的高端精密制造园区,产品远销海内外。”济宁能源发展集团精密制造产业园负责人陈宏说。
“这台设备能卖多少钱?”在济宁能源发展集团盛源公司数字展厅,笔者站在一台仅有1米多高的高端流体控制阀产品前,向艾坦姆公司负责人杨权问询道。
“这款产品是应用于核电、医药领域的特种阀产品,售价100多万元。我们的研发团队紧盯全球最前沿的生产工艺,以研发为核心,推动工业控制阀领域先进技术国产化,解决国内高端立体控制阀‘卡脖子’问题。”杨权答道。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深化“一体两翼,双轮驱动+园区经济”战略布局,协同发展四大板块,打破了“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性困局。2021年,济宁能源发展集团煤电板块收入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非煤产业收入占比高达三分之二,实现了由靠投入、靠产量、“一煤独大”的传统发展路径向靠创新、靠管理、多产业协同发展路径的转身。
“预计‘十四五’末,我们煤电营收占比将低于25%,非煤产业收入占比将超过75%,非煤产业在收入和利润中的占比将全面提高。”张广宇表示。
■中国煤炭报 通讯员 张善斌 邵长坤
(2022年5月10日第2版头条刊发)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