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媒体焦点

媒体焦点

物产天下  联通世界

一条河的故事有多长?

2023-10-28 责任编辑:管理员

提到青绿山水,很多人都会想到《千里江山图》,而另一幅长达20余米的青绿山水长卷同样震撼。

640 (4).jpg

《京杭道里图》卷首为杭州湾,卷尾止于京城,京杭大运河流经城池及两岸景观,在长卷中一一铺展开来,气势恢宏。

640 (1).jpg

640 (5).jpg

640 (6).jpg

△《京杭道里图》局部

一条大运河,纵贯南北,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重要纽带。

640.pn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向内凝聚”的统一性追求,是文明连续的前提,也是文明连续的结果。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荡是祸,是中国人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教训。

中国大运河,正是一条促进统一、兴盛的使命之河。

大运河,何为“大”?它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余公里,历经2500余年,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八个省级行政区,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沟通东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让我们走进位于江苏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探索深植于中华文明中的统一性基因。

640 (7).jpg

01

打开中国地图,我们会发现,中国东部的大江大河几乎都是自西向东流淌,而大运河串连起五大水系,将南北土地连为一体,将历代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连通,对中国的政治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隋代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为了稳固统一局势,建立一条通畅的交通干道势在必行。隋朝大规模开凿、整治运河,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 (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连通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成为连接经济富庶地区与国都的纽带。大运河,如同一个大动脉,从此植入了中华大地。

640 (2).jpg

△隋唐大运河

唐宋沿用隋代运河体系,对已有运河进行维护、疏浚扩建和河网改造,推动了社会昌盛和经济繁荣。

元代定都大都(今北京),国家政治中心北移,运河的走向也随之变化。元代以隋唐大运河为基础,新修河道,截弯取直,形成南北直行的京杭大运河。元明清时期,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成为连接北方政治军事中心和东南经济文化中心的生命线。

640 (3).jpg

△元明清大运河行经示意图

四通八达的大运河,为大一统国家持续输送着重要的营养和能量——漕粮。《说文解字》载:“漕,水转谷也。”漕运,是历代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通过水路运往京师等地的方式,这一制度和体系跨越多个朝代,稳定地延续了一千多年,对国家治理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沿中国大运河持续运行的漕运系统,促进和加强了中国东部经济区域的发展和繁荣,稳定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格局,保证了国家统一和安全,对古代中国大一统观念的产生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加强了地区间、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与大运河意义之大相对应的是工程难度之大,各个朝代在开凿、疏浚、开发大运河时经受了种种困难,一代代能工巧匠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努力,成就了这一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水利工程的杰作。

640 (8).jpg

中国大运河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统一性的实践与传承。

02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千百年来,大运河的浩渺烟波诉说着“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荡是祸”的深刻道理。

通过《运河上的舟楫》展览,我们可以一窥当国家统一、运河畅通之时,河上的繁荣景象:官府座船、差役船,百姓乘坐的客船、客货船、渡船,漕船、货船、渔船等,舟来楫往,竞相争流。

640 (1).png

稳定的水路运输极大地促进了货物流通,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所到之处,即是商品贸易发达之所,大量陶瓷、铜镜、茶盐、丝棉等货物由运河送抵全国各地,并进一步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海外。

以瓷器贸易为例,水上运输有利于瓷器的保存和批量运输,运河的畅通促进了陶瓷生产和贸易,运河沿线的河北、河南、安徽、浙江等地区窑场广布,技术先进。

640 (9).jpg

沿着运河,还形成了一条繁华的经济带。隋唐以来,大运河沿岸商贸繁荣,城镇勃兴,形成了以洛阳、开封、杭州、扬州、苏州、淮安等为代表的运河城市群。北宋的《清明上河图》和清代的《姑苏繁华图》,都展现出运河城市“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和昌盛繁华的景况。

640 (2).png

△《清明上河图》局部

640 (3).png

△《姑苏繁华图》局部

反观分裂动荡之时,运河阻塞,经济衰落。

唐朝“安史之乱”后,大运河长久失修,许多河道无法使用,大运河漕运不畅,江淮财赋难达京师,国力锐减,成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宋、辽、金长期对峙,北方地区征战不断,农业灌溉和运河运输也遭到严重破坏。

如今,步入新时代,大运河重焕光彩,迎来新的复苏与历史使命。

640 (10).jpg

△北京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东运河文化园考察时再次强调,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今天的中国大运河,不仅是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更是活态的交通设施、水利工程、生态廊道、文化景观和旅游目的地,正在书写出“运河通,物产丰;运河盛,国家强”的崭新篇章。

640 (11).jpg

△浙东运河文化园

03

大运河不仅是一条维系统一的使命之河、促进经济发展的繁荣之河,也是推动交流融合的文化之河。

大运河贯通燕赵、中原、齐鲁、江浙等多个不同文化区,随着运河流淌的不仅仅是人员和物资,更是思想和文化。不同区域的文化经由大运河交汇交流,各自保持特色,又互相学习借鉴,促进文化融为一体,增强了文化认同。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文化世代传承,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而饮茶之风的传播,与大运河息息相关。大运河沿线分布着重要的产茶区,扬州、苏州、杭州等地的丘陵是天然产茶地,皖南、江西、福建等地的茶叶也可通过大运河转销各地。大运河沟通南北,促进了饮茶之风北渐,使饮茶风尚普及全国。

“水路即戏路”,戏曲的发展传播之旅,也是大运河促进文化交流交融的生动体现。随着京杭大运河的贯通,南北戏曲交流融合,繁荣兴盛。明清时期,“百戏之祖”昆曲风靡大江南北,促进了运河沿岸地方戏的蓬勃发展。四大徽班通过运河北上进京献艺,兼收并蓄,大放异彩,孕育并催生了被后世誉为“国粹”的京剧艺术。

640 (12).jpg

△昆曲《牡丹亭》

640 (13).jpg

△京剧《霸王别姬》

沿着大运河这条“文化玉带”,这样的文化互动与融合还有很多。比如,北京颐和园中的苏州街为仿造苏州山塘街建造;天津的杨柳青年画与苏州的桃花坞年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等等。

640 (14).jpg

640 (15).jpg

△颐和园苏州街(上)与苏州山塘街(下)。

千年水脉,在一代代人的持续呵护和接续建设下流淌至今,绵绵不绝,成为中华文明统一性的重要见证者。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秉持分不开、打不乱、志不散的共同信念,凝聚万众一心的伟力,宏伟目标定能变为美好现实。

来源 | 新闻联播

咨询留言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