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即将在山东省济宁市建成投产,年产新能源船舶240艘,年产值预计可达20亿元;一期投资140亿元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桩基施工,打造中国北方大型新能源电池基地;内河航运立足京杭运河、对接长三角、辐射“一带一路”,影响全国、联通世界,成为中国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眼下,虽然我国北方已进入寒风料峭的季节,但在山东济宁各大产业项目生产建设一线,却呈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火热局面。建设者们争分夺秒加快建设步伐,分秒必争加速生产进度,确保完成全年建设任务,为新的一年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传统能源转型城市,近年来,济宁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牢牢扭住制造业强市战略“牛鼻子”,夯实工业经济“压舱石”,围绕实施“九大战略”,以“抢抓机遇、勇夺一流”的胆略气魄,“解放思想、创新求变”的境界标准,“聚焦主业、集群发展”的产业思维,奏响绿色低碳高质量经济发展强音。
制造业强市风生水起
“邹城市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是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化、标准化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项目,预计2023年底前投产。”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新能船业董事长说道,“通过我们示范基地的建设,可以带动内河船舶进入电气化时代。”项目将全部建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领跑内河船舶制造“数智化变革”,大力推动船舶制造的模块化、标准化和批量化。
制造业强市,项目为王。投资30亿元的山东重工大型矿山设备智造基地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06亿元德伯特机械(山东)有限公司托辊自动化生产线进入调试阶段;投资31亿元的恒信年产50万吨乙醇项目正在进行主设备安装;投资100亿元的太阳纸业170万吨浆纸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一批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项目,近年来在济宁大地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济宁市把大抓产业、大抓先进制造业作为头等大事、主攻方向,聚焦“231”产业集群,深化顶层设计,实行指挥部作战体制,突出攻坚重点,实施强企方针建设、项目攻坚、企业创新创优、数实融合赋能、企业上市突破、产业链规划编制等行动,制造业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今年前3季度,济宁制造业发展表现亮眼,税收同比增长36%。
助企攀登不遗余力
日前,在济宁市兖州区纸制品新材料产业园湖北金叶包装科技新材料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内部装修以及设备的安装。太阳纸业助企干部和相关负责人现场研究工程进度、破解难题。
“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与太阳纸业的紧密衔接、配套发展,有效促进造纸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完善,预计可年产淋膜纸口杯等5万吨,每年实现营收近3亿元。”项目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
太阳纸业是兖州区乃至山东省较大的纸类生产企业,围绕太阳纸业这一“链主”,当地助企干部会同相关部门,梳理了造纸产业链6类上游原料、5类中游工艺设备和7类下游产品的产业链图谱,完善了纸制品招商专案。通过广泛开展客商面对面招商活动,利用展会、见面会等机会将客商请进来,持续招引一批造纸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推动造纸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一链一策”。济宁市围绕“231+1”特色产业集群,梳理出19条核心产业链,坚持专业化思维、国际化视野,聘请国内专业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对产业链“一链一策”深入研究,制定发展“全景图”“路线表”。将布局强链补链延链项目作为产业研究的重中之重,精准研判关键卡点、生成攻关项目清单、市县一体联动推进。同步建立“重点项目库+产业专家库”,邀请参与论证的机构和专家学者持续跟踪、把脉定向、指点迷津,助力济宁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邀请山东赛迪研究院、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协会、山东省医药行业协会等6家机构、128名专家学者对19条产业链进行了调研论证,目前生成延链补链强链项目401个。
强链补链,集群发展。聚焦制造业企业攀登进阶,济宁市创新开展了“干部助企攀登”活动,实体化运作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筛选确定892家重点制造业企业,由市县2级领导带头,选派1629名干部联系包保。帮助支持企业扩投资、抓技改、上项目,既宣传政策、解决困难,又培养了一大批懂企业、通产业、熟悉经济的干部。
港航物流风劲帆满
11月30日,济宁能源港航集团与水发上善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此次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济宁主城区港口资源整合基本完成,“抱团发展”的主城港群将共同迈向“亿吨大港”时代。
被誉为“运河之都”的济宁拥有悠久的内航运历史和天然的区位优势,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瓦日铁路联通东西。为了充分释放全市港航资源潜能,济宁市于2019年12月作出了以济宁能源发展集团为主体组建济宁港航发展集团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整合“小散低”港口,积极发挥济宁辖区港口、船舶资源优势,重现“运河之都”盛景。
2020年,济宁能源收购马来西亚森达美集团持有的太平港、龙拱港、跃进港各70%股权,吞吐量达3300万吨/年。济宁市迈出了港口资源整合的第一步。
仅仅过去2年多时间,这3个港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龙拱港已率先建成了全国北方内河自动化集装箱示范港,集装箱年吞吐量已超10万标箱。太平港旁,国内标准化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已拔地而起。今年10月11日,新能源船舶已开工建造,全部投产后,具备年造船400艘、修船100艘的生产能力。
同时,济宁市在京杭运河与瓦日铁路相距较近的梁山县“点穴式”建设梁山港,建成了长达9.18公里的铁路专用线,把“西煤东运”重要通道瓦日铁路与京杭运河联通,打通了水路、铁路联接的卡口,形成联通南北的物流运输通道。2021年4月9日,梁山港正式通航,济宁港航产业的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
2023年,山东省出台《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把济宁内河航运上升为省级重大战略。这些政策给蓬勃发展的内河航运注入了新的动力。
从守望矿山到奔赴江海,济宁不断探索实践,让济宁这座不沿边、不靠海的城市有了崛起的新增长极。2021年以来,济宁已累计开通内河集装箱航线21条,通达上海、长沙、武汉、重庆等50多个城市港口,物贸网络覆盖全国20个省份100多个城市,国际物流贸易拓展至荷兰、越南、泰国等10余个国家。
随着港口合作的不断深入,济宁将深度融入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建设港航经济全产业链生态体系。锚定“建设亿吨大港口、发展亿吨大物流、培育千亿元大产业”目标,全力打造6大百亿临港园区,高标准推进梁山、龙拱、跃进、微山、邹城5大重点作业区,更加夯实山东内河港口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构建通江达海、联通世界的新格局。
来源|经济日报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