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媒体焦点

媒体焦点

物产天下  联通世界

媒体关注丨黄金水道里的新格局、新动能、新活力

2025-01-12 责任编辑:管理员

0018.jpg

新年伊始,京杭大运河上,船舶交织,一派繁忙景象。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全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43.2万标箱,货物吞吐量9665.5万吨,稳居全省内河首位。

作为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济宁现代港航物流强势崛起。从航道升级到数智赋能再到港产城融合发展,京杭大运河迎来了新动能、新活力、新格局,“航道网、港口网、物流网、产业网”四网合一,这条“黄金水道”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寒冬时节,中交润杨(山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港航6001船长杨宝龙驾驶满载集装箱的LNG新能源船,从济宁梁山港缓缓驶离。这是一艘2000吨级的新能源船,是我市首批生产交付使用的新能源船舶之一,集装箱里装的货物是煤炭,这些货物将被运往江苏太仓。

“从100吨的木船,到500吨的驳船、1300吨的柴油船,再到如今2000吨的LNG新能源船,我都驾驶过,有幸见证了咱济宁现代港航物流的迅猛发展。”出生于1988年的杨宝龙从小跟随父辈在水上谋生,是一位有着近20年跑船经验的跑船人。杨宝龙告诉记者,老辈们常说“世间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作为一名80后跑船人,以前跑船人的艰辛他深有体会。“原来船舶生活区里面的设施特别简陋,四面漏风,没有冰箱、空调,一年四季吃的最多的就是咸菜。如今,船舶里面各种电器一应俱全,船舶载重能力越来越强,开得越来越远,科技含量、安全性和环保性能越来越高。”杨宝龙说,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如今的港航物流,他觉得应该是“绿色”,“原来装散货的老旧柴油船,噪音大、货物露天装卸,满船都是煤灰;现在新能源船舶几乎‘零排放’,集装箱装卸过程绿色环保。大运河对我们跑船人来说是一条‘黄金水道’,也是一条‘绿色水道’。”

能级提升 畅通港航物流大通道

在京杭大运河上,每天有无数位像杨宝龙一样的跑船人,他们以船为家,在这条运河水路上留下了自己奋斗的痕迹。而这条水路之所以能够越来越宽、越来越清,与我市不断畅通港航物流大通道,打造港产融合新模式密不可分。

记者从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了解到,围绕建设“一干(双线)十二支”高等级航道网,我市完成京杭运河济宁至韩庄段、湖西航道下级湖段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湖西航道上级湖段、微山三线船闸建设,建成全省内河第一条二级标准航道,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增至360公里,占全省内河的58%,畅通了济宁辐射“一带一路”,联通长三角、闽三角和珠三角的水运物流大通道。

在航道能级提升的同时,我市也进一步提升港口能级和多式联运能级。引入“海港理念”,加快打造梁山港、主城港、微山港3个亿吨级港口群和5大重点作业区,在龙拱港建成全国内河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示范港。建成运行全省内河第一个水路运输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实现在“家门口”报关“出海”。“出口集装箱可在龙拱港‘一站式’出海,每个集装箱节省运输成本约1000至2500元,目前服务外贸企业50余家,为出口企业节约了可观的物流成本。除水路出口外,经龙拱港铁路专用线,外贸集装箱也可从青岛出口。”龙拱港副总经理杨永高介绍道,“我市现代港航物流已融入全球海运网络,货物可抵达全球。2024年经龙拱港报关出口的外贸集装箱达到5233箱。”龙拱港出口货物经龙拱港海关监管场所查验报关后,沿京杭运河南下至上海,在上海港换海轮后出口国外,涉及木地板、柳编、洗衣粉、电瓶车、化肥、焦炭等货物,主要辐射越南胡志明、泰国林查班、马来西亚巴生西等地。

目前,我市内河航运多式联运体系日益完善,物流贸易通道进一步拓宽。公铁水多式联运网络加速构建,建成了梁山港、嘉祥港、龙拱港等公铁水多式联运工程。依托瓦日铁路、新兖铁路,形成“丰”字型物流大通道。从济宁港口出发,向西全面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直达“长江经济带”,向东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向北沟通“环渤海经济圈”,构建起“贯通东西、连接南北、通江达海”的全国性互联互通大通道。

“装卸港”到“物流港+贸易港” 打造港产融合新模式

“嘟——”2024年12月31日,济宁白马河上,随着一声汽笛鸣响,67.6米纯电动力多用途运输船“6006”由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交付客户,从白马河驶入京杭大运河,完成首航,这是京杭大运河山东段驶来的首艘内河纯电动力运输船。

“以新能源船舶智能制造为核心,能够衔接行业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力做大产业链条。围绕内河航运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战略,在电池研发、船舶制造和集装箱货运等产业链的多个节点,公司与宁德时代、中船九院、中集集团、潍柴动力等上下游重要企业进行合作,有效带动腹地锂电氢电、推进系统、船舶仪器、金属加工等细分产业集聚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强介绍道,“2024年开工新能源船舶41艘,已下水80米新能源泵船、90米LNG集装箱船、67.6米电动船等7艘;2025年预计开工新能源船舶125艘,下水100艘。”

千年大运河迎来的这波绿色动能是我市现代港航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我市通过培育“三大产业”,打造港产融合新模式。在大运河“黄金水道”里,我市内河航运在“点线面”上多维发力。目前,我市累计开通内河集装箱航线26条、外贸内支线5条,港航物贸通达152个城市、16个国家,构建以多式联运、绿色智慧及供应链为核心的港航物流体系。推动成立晋鲁铁水联运营销联盟,实现晋鲁两地铁水联运协同。在上海、海南及新加坡等地布局港航贸易中转基地,提供采购、销售、仓储、金融等全流程供应链集成服务,济宁港由“装卸港”逐步向“物流港”“贸易港”转型升级。

在港口设计之初,我市坚持“一港一园区”思路,按照“前港—中仓—后园”模式,以京杭运河为轴线,提速建设了梁山煤钢物流园区、邹城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等6个临港百亿园区,实现“集约高效、差异定位、协同联动”。其中,梁山港煤钢产业园具备年加工及仓储100万吨、集装箱3万标箱、运输专用车1万台能力;济州粮食产业园积极融入国家“北粮南运”大通道,构建粮食、贸易、仓储、加工和物流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打造“运河第一粮仓”;跃进港智慧新钢共享加工中心建成投用;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内河新能源船舶示范基地建成投产,首批新能源船舶交付使用。

围绕拉长加粗产业链条,我市高能级布局临港产业,优化提升港航物流基础产业,发展壮大临港制造加工产业,协同拓展大宗商品供应链运营产业,构建龙头引领、链式布局、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以港聚产、以产兴城、港产融合”的局面正在逐渐形成。

来源丨济宁晚报

咨询留言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