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交通新闻网以《从“运煤不见煤”到“近零排放”,济宁港航书写内河“绿色答卷”》为题,专题报道了济宁锚定“争当全国内河航运排头兵”目标,以科技赋能推动内河航运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亮眼实践,持续叫响擦亮“绿色港航”品牌,为全国内河港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济宁方案”“济宁经验”。
梁山港成功摘取全国内河港口领域首张“碳足迹、碳中和”双碳证书;龙拱港在首届全国内河港口科技创新大赛中拔得头筹;我国首个纯电动力内河集装箱船海外订单在济宁能源集团新能船业正式开工……近期,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济宁港航)在绿色低碳与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引发行业高度关注。这些标志性事件,成为济宁港航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全国内河绿色港航“济宁样板”的生动注脚。
作为国家京津冀“2+36”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的重要节点和京杭运河通航最北端的关键枢纽,济宁市肩负京津冀大气联防联控的重任,同时,也面临着推动内河航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的新时代命题考验。目前,全市共有港口41家,分布在8个县市区,点多线长面广,经营货种为煤炭、焦炭等散货为主,污染防治监管任务重、责任大。济宁港航紧紧围绕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目标,锚定“争当全国内河排头兵”,以“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现代化”为方向,创新实践,锐意攻坚,为擦亮内河绿色航运品牌、助力济宁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国内河港口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济宁方案”。
绿色筑基:从源头防治到全面升级
走进济宁的各大港口,“运煤不见煤、作业不起尘”已成为常态。这背后,是济宁港航高起点谋划绿色港口建设的系统性成果。
对标国内一流河港,率先出台《济宁市绿色港口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绿色港口创建指标体系。一场港口绿色革命由此展开:斥资6.94亿元,建成55.28万平方米封闭式煤棚,彻底解决了煤炭露天堆存带来的扬尘污染顽疾。在能源结构上,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应用,15.6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已覆盖多家港口,年发电量约1365万千瓦时,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年减少碳排放超1万吨。
更值得一提的是港口机械的“绿色转身”。大力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迭代升级,累计引进新能源运输车132辆、新能源港作机械56台,港作机械新能源占比提升至38%。龙拱港凭借其在新能源港作机械应用上的突出成效,被打造为“近零排放示范港口”标杆。
持续的绿色创建结出硕果。目前,济宁已有6家港口获评“星级绿色港口”,12家港口获评省市级“园林式单位”,14家港口成功建成市级“无废港口”。梁山港的双碳证书,更是树立了内河港口减碳的新标杆。此外,龙拱港的智能化应用荣获首届全国内河港口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3家港口的绿色发展案例入选“2025年度山东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绿色已成为济宁港航最鲜明的底色。
智慧赋能:科技支撑精准监管高效运营
面对监管难题,济宁港航将目光投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构建起智慧环保监管新格局。
创新打造了以“五个一工程”为核心、“1+5+9”为框架的智慧港航环保“云监测”平台。该平台自主研发了全省内河首个港口违规场景视频智能识别技术,对堆场堆垛不规范、车辆未覆盖、船舶未封舱、水面漂浮物等6大类违规行为进行自动抓拍识别,识别准确率超90%,监管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智慧应用在各港口遍地开花:龙拱港建成5G智慧港区,率先实现了内河轻型岸桥的远程自动化控制,操作员坐在中控室即可完成精准作业。跃进港创新应用激光雷达粉尘监测和智能喷淋联动技术,建成了全国内河首个数智化AI“电子煤棚”,粉尘控制实现即时响应、按需喷淋。目前,已有5家港口搭建能源管控系统,13家大型港口安装“水面智能垃圾桶”,19家港口配备了污水处理设备用电监测、微型水质监测站、泥位计等智能监管“三件套”,港区环境的实时感知和精准管控能力显著提升。
服务创优:贴心驿站构筑运河“绿色港湾”
在强化监管的同时,济宁港航深知服务的温度同样重要。创新服务模式,将船舶污染物接收与船员服务需求有机结合。
在山东省率先建成并启用了船舶污染物联单监管“济宁e交付”信息平台。该平台实现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全流程电子化、链条化动态监管,取得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登记,并入选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优秀案例。截至目前,平台注册用户达1.5万个,已累计免费接收、转运及处置船舶生活垃圾15.81万艘次、363吨,船舶生活污水12.22万艘次、5796立方米,船舶含油污水1.27万艘次、391立方米,为京杭大运河“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提供了坚实保障。
更让船员感到暖心的是遍布大型港口的“济舟港湾”环保服务驿站。全市19家大型港口高标准建设了集“污染物接收、环保宣传、船员服务、应急救助、调度指挥”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驿站。驿站创新推行管理“精心、细心、用心”,运营服务“省心、放心、暖心”的“六心模式”,提供淡水补给、商品采购、信息咨询等“一站式”便捷服务40余项,成为京杭运河上亮丽的“绿色服务名片”。2家驿站被列为全国船员服务阵地建设试点,11家驿站获评山东省“海员之家”并入选全国水运系统工会服务船员阵地清单。“济舟港湾”品牌不仅入选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优秀案例和交通强国示范区首批试点,更荣获全国第六届交通运输“政务事业类十佳文化品牌”和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服务船员“十佳案例”。
标准引领:构建规范体系提供“济宁方案”
为将实践经验固化为长效机制,济宁港航高度重视标准规范的引领作用。
修订完善了港口大气、水污染防治及船舶污染物接转处3项技术导则,牵头制定了《内河船舶污染物联单监管“e交付”系统建设规范》《港口码头污染防治技术规范》2项市级地方标准。同时,创新提出并落实了“港口码头污染防治13项主体责任”、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以及现场工作“十查十看”法。在山东省内河率先构建了绿色港口、无废港口建设评价体系,形成了一套重点突出、标准清晰、便于操作、全面覆盖的港口污染防治标准规范体系,为行业治理提供了“济宁范本”。
在监管机制上,创新推出网格化实名制、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1+8+N”线上监察等7项新机制,构建了“线上指挥、线下反应、闭环管理”的实时精准高效监管模式。“济宁市多式联运绿色低碳和近零碳港口”试点入选交通运输部第一批绿色低碳专项试点,内河港口和船舶防污染全链条智慧监管平台建设试点、“济舟港湾”环保服务驿站建设试点任务,顺利通过省级第一批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验收,标志着“济宁方案”在内河航运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领先地位得到认可。
展望未来:坚定绿色航向 贡献济宁力量
跻身全国内河绿色港口“第一方阵”是对济宁港航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鞭策。擦亮全国内河绿色港航“济宁样板”,全力助推济宁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是济宁港航肩负的光荣使命和时代责任。下一步,济宁港航将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不动摇,加速推进绿色港航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绿色发展的硬件基础,优化绿色港航管理服务效能,完善智慧监管和服务体系,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港航发展新模式,持续擦亮济宁全国内河绿色港航的金字招牌,为推动内河航运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建设北方内河航运中心贡献济宁港航的智慧和力量!
来源丨中国交通新闻网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