殚精竭虑谋生产 团结实干创一流
——记济矿集团2015年劳动模范义桥煤矿徐衍民
人物小档案:徐衍民,男,中共党员,1990年1月参加工作,从一名普通掘进工干起,先后担任班组长、副区长、支部书记,2012年担任义桥煤矿掘一工区区长至今。
扎根煤海献青春,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2015年8月份,工区在4306轨道顺槽拆卸综掘机转至3303面轨道顺槽施工。第一次拆卸综掘机、第一次独立安装综掘机,无疑是一场充满未知和遐想的挑战。他一边联系厂家探讨拆装技术,一边下井跟班摸索总结拆装经验。从8月8日,退机开始到20日试机生产,历时12天,他加班加点作业,有时,一天下井二三次,在他和工友们的共同努力下,综掘机提前一周进行了生产,为该工作面生产接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造“和谐文化”建设,为安全生产添光加彩
“150多名职工是我们的兄弟,绝不能让他们吃亏受窝囊”,他经常这样说,也是这样一步一步的践行自己的诺言。他始终认为只有给职工创造一个宽松、舒心的和谐环境,让职工带着好心情才能干出标准活、漂亮活,他更坚信只有愉悦的心情才能催生出最大的活力。多年来,他深知掘进工人的苦与累,并结合多年的管理经验摸索出一套“以和谐促生产”的管理模式。对工区安全管理抓牢一个“诚”字,凡是工人反应的问题和意见要诚心接受,对班组长管理突出一个“严”字,严禁出现乱划分、人情分现象,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对职工管理要做好一个“暖”字,倾听职工心声,掌握职工的思想变化,做到以情暖人,以情感人。
多年来,他高度重视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工区职工及家人患病时,他总是带头捐款,仅2015年,工区分别对困难职工曹井先、赵玉春就捐款一万多元,他自己所捐的数额总是最高的。他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加强区队文化宣传,逐步形成了以“风钻”、“单体”和“三不相信”为主题的掘一工区文化精神。
率先垂范引领潮流,为安全生产披荆斩棘
“带徒弟不要怕麻烦,一定要注重一点一滴的积累”,他总是这样对有经验的老工人说,自己跟班时也总是手把手的教新工人如何使用锚杆机、风钻,井上比比划划,井下言传身教、亲力亲为。1995年以来,他先后培养出30多名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2015年,工区获得矿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四个一等奖。
“井下的材料设备都是咱们的血汗钱呀”,无论是在井下跟班还是在井上开班前会,他总会这样教育引导职工。2015年11月,徐衍民捡了一把锚杆帽带到了迎头,当时负责铺设上部车场的曹川也看到了这一幕,在随后的铺道过程中,他总会把原来起道时扭弯的道钉砸直再用,有人问道钉都弯了还用它干嘛?他说,“你看徐区长连掉在地上的锚杆帽都捡起来,这弯道钉只是起道时弄弯了,不影响使用的。”是的,这小事背后所积蓄的正能量是不容小觑的。
勇当技术创新先驱,为安全生产乘风破浪
26年来,他一直将经验教训与现场实际融汇相通,不断积累破解生产瓶颈的难题,注重生产工艺的革新。2014年10月,工区综掘机首次调头,面对割岩石、断面大、坡度大、出煤难等难题,他积极向兄弟矿井借鉴调头经验,并结合实际采取措施,将综掘机在右帮直进拐入四采区胶带巷。2015年3月,工区首次在4308工作面采用了综掘机后退式分段、斜切入刀方式进行扩帮,极大的提高了切眼扩帮工效,该生产工艺逐步在集团推广。
2016年,工区在3303面轨道顺槽掘进时,由于顶板破碎,设计时最大截割2排、空帮4排,在后续施工中,掘进现场顶板趋于稳定,他积极与生产部门沟通协调,在保证顶板完好的情况下,将最大截割排数变更为3排、空帮为6排,既简化了生产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掘进工效和安全系数。2015年,工区完成掘进进尺5200米,月进尺平均400多米,综掘月进尺最高突破500多米大关,掘进工效在集团公司一直保持了最高的水平,由于成绩突出,被矿评为2015年度红旗区队。
编后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6年来,徐衍民出色的表现得到了集团公司、矿领导及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2003年6月,他被评为太平煤矿金牌工人荣誉称号,2008年被评为义桥煤矿劳动模范,2010年被评为义桥煤矿优秀区队长,连续三年被义桥煤矿评为优秀中层管理干部,2012年、2013年、2014年连续三年被集团公司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2015年被集团公司评为劳动模范。
义桥煤矿 刘奉伟 张经龙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