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产业板块 > >煤电产业 > >义桥煤矿 > >新闻动态 >

义桥煤矿丨“张超晨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勇当创新“领头羊”

发布日期:2022-12-28

工作室“领军人物”

张超晨,男,1987年1月出生,义桥煤矿焊工高级技师、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曾获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国煤炭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济宁市首席技师、济宁工匠、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章、济宁市技术能手2次、汶上县五一劳动奖章2次、汶上县技术能手2次、济宁能源首席技师,享受济宁市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第一批高层次人才直评高级工程师职称人员,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5篇,获国家专利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

张超晨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其前身是义桥煤矿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6月,2020年更名为张超晨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由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超晨同志领衔。团队主要成员由省、市级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和高级职称人员组成。2022年12月,该工作室荣获“济宁市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

微信截图_20221228092202.png

工作室设有创客中心,实行会员制管理,职工(创客)自愿申请入会,中心提供创意空间,负责收集并分配创新项目(设计、加工、制造、维修等),确保时时有新鲜血液加入,保证工作室创新活力。工作室现有技术骨干30名,平均年龄35.5岁,是一支充满朝气活力、技术精湛、创新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近几来,张超晨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解决现场生产难题310余项,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35人,充分发挥了技术创新“领头羊”作用。

微信截图_20221228092213.png

牢记创新使命+勇于攻坚。张超晨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每天召开业务交流和经验分享会,会员对当天工作进行总结和复盘,每月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评估,对提出的技术需求和现场难题进行探讨。工作室重点突出“三个结合”,即与职业技能竞赛紧密结合,与机电技术创新紧密结合,与职工素质提升活动紧密结合。围绕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青年骨干为目标,以技术攻关与创新、成果展示与转化、技术培训与培养等形式,扎实开展岗位练兵、技能培训、技术攻关、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工作室已成为企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劳模精神,放大技术效应,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新高地。近几年,工作室联合技术部门积极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进行合作,有近50项成果获省、市级科技创新一、二、三等奖。2020年以来连续选树2名“济宁工匠”。每年完成1至2项省级鉴定成果,2020年获得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为企业创新增效5千万余元。

靶向精准施策+解决难题。张超晨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推行“张超晨工作室+疑难问题解决”模式,技术人员每天下井查看现场,每月面向生产区队征集技术难题,着力破解提质提效难点和卡点。集结精干力量组建专门课题小组攻关,今年以来,重点破解PLC故障监控设备、电液控传感器维修、变频器维修30余项技术难题,先后自主完成自动抛矸机、预裂孔装药装置、防喷防涌水控制器等10余项创新成果,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推行“张超晨工作室+科技创新”模式,技术小组围绕现场技术难题加强攻关,在掘进机安装大坡度辅助推移装置,总结应用综掘机拐弯施工工艺,提高综掘机爬坡能力,攻克3309工作面轨道顺槽25°以上大倾角掘进难题。设计采用“综掘机+刮板输送机”进行煤炭运输,解决巷道开门带来的运输难题。同时工作室还担负着机电维修厂加工制作的技术指导和业务考核职能,实施“产学研”协同发展,实现科技保安、技术增效、创新提效,助力企业安全高质量发展。

文丨杨绍波  刘奉伟  图丨张洁尘(义桥煤矿)

上一篇:

下一篇: